第164章 又想起了她的少年郎(2/2)
我在三国的种田日常第164章 又想起了她的少年郎: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再不济,还有陆逊看着。
怪他二哥!
非要拆散她和刘基。
免得回到京口,又见着二哥孙权。
浮碧海那巍峨的大宅里。
陆逊当时纵然心里再担心心上人的安危,也不得不遵守主公孙权给他派的任务,驻守合肥。
若不是怕曹操来攻打,周瑜早收拾了刘备以及诸葛亮。
尤其是这个妹子爱自由,骄纵了一些。
但三江口与赤壁之战是江东的一件大事。
我们且回家,这些事交给你们二哥和周都督。
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唉,交州怕也是一潭浑水。
陆逊去水师大营,挨个挨个传话,找艨艟战舰。
孙权与陆逊等皆带着兵马镇守,在曹操可能逃窜的路线上,以逸待劳,镇压曹操。
大家也都上北固山,回到各自家中。
那孙尚香自己就溜了。
周瑜又一口闷在心里。
陆逊还回头上北固山,一道一道的山门进去。
让刘备在最后狙击曹操,截断曹操回北方的道路,关羽竟然放了曹操!
你们别拉我,谁都不准阻止我,不要喊我走,我不会回京口的,我要去找刘备兴师问罪!”
陆逊来了三江口,和乔菁菁竟像是约好的。
当乔菁菁和孙尚香在三江口,与曹操近在咫尺,孙权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天写信八九封,人家姑嫂俩就是不回家。
可以合作,但对方得把嘴巴放干净点。
关于刘备,以为周瑜不想打吗?
周瑜也想打刘备。先除曹操,再收拾刘备。
留的妙妙的。
孙尚香一直以为她二哥挺开明。
孙尚香让陆逊跟着她去京口,早些时候周瑜和孙权在此练兵的水师大营。
陆逊向主公孙权做保证:“让我去!郡主热血沸腾,已经上了战场,料来不那么轻易回家。
≈lss=≈adv≈≈g大乔夫人疼爱郡主,是打看着郡主长大的,免不得溺爱。
想起自己的少年郎,孙尚香又是心伤又是忧伤。
孙尚香那时没想那么多。
不与孙权和陆逊争锋。
马不停蹄向着交州的方向就开始跑路。
还等他们在荆州蹦跶?
乔菁菁为周瑜解围:“局势复杂!前几日我们才说到,人心向背,才是世道所在。
孙权一直在大后方给予周瑜非常稳定的支持。
因为曹操早已经被打的吓破了胆,望风而逃。
孙尚香这一闹腾。
周瑜一张脸憋的都红了。
这是乔菁菁的原则。
陆逊先去向张昭报道,他要见大乔夫人,还得经过张昭的允许。
那时候,又想起了她的少年郎。
孙尚香骑在马上,左边是三嫂,寡妇徐氏。
“好吧,我说我要去打曹操,大嫂你说危险,你不让我去!曹操反正在北边,北边我也没去过。
孙权只能寄希望于,以周瑜的能力,还有他大嫂本身的实力,与曹操对峙时保一条命,应该不成问题。
孙尚香一闹腾,周瑜一激动。
江东早无还手之力。
他大嫂和他妹子,径直来了三江口。三江口好歹有周瑜!
如果周瑜都不能让人放心的话,那这整个江东没有谁能让孙权放得下心。
关于乔菁菁来到三江口,与曹操几乎来了面对面,陆逊一度十分紧张。
江东有很多智囊团,还有很多武将。
抑或是曹操一开始南下的时候,就平定了荆州一带,将刘琦所有的军队和地盘纳入囊中,把江东逼入死角。
孙尚香竟感觉到了孤独。
他大嫂,就是太惯着他妹子了!
这样的道理,孙尚香也是经过三江口一战,才弄明白。
乔菁菁挂念着家里的孩子。
那一阵,若说是惊险,便是草木皆兵。
荆州这一摊烂麻子,从刘表死了之后,就该是咱们江东的。
刘备是有那么一点点窝囊。
周都督日理万机,事务缠身,分身乏术,虽有吕蒙凌统,他们都是大乔夫人的臂膀,为大乔夫人之命是从,这件事非得由陆逊前往才能办成。”
别说是带兵打仗了!
我不服!
看看呀,大家都知道啊,三江口这场仗,赤壁之战,谁出力最多?
都说是我们是孙刘联盟,那刘备他出大力了吗?刘备是主要战斗力吗?不是呀!
若一直刮着西北风,而是曹操顺风而下,火烧三江口东吴军。
还是这个徐氏,她自从死了丈夫,知道许多世事艰难,这上了一回战场,除了知道战争的残酷,她和乔一样企盼和平,和大乔一样憎恨曹操,和孙尚香一样热血沸腾之外。
之激烈。
周瑜打仗已经够疲惫了,听说大姨子要带着乔等等回京口,周瑜高兴的拍巴巴掌,结果这郡主闹着不走啊。
哇塞。
孙策死后,陆逊一如既往对大乔挂念关心。
大家先打完这场仗,稳定一下,平复一下,回来再来讨论商讨,不要这般冲动!都回吧。”
陆逊那一刻钟的功夫扭过来,不见了人。
三足鼎立之势已成,某两家的联盟一旦联不好,关系破裂,转头就有可能成为被另外两方联合攻击。
孙权想想也是。
但是我要说我要去打荆州,我要去教训一下刘备,大嫂你还不同意啊?
孙权当时也没法。
那个远在交州的刘基。
后边是她的大嫂,寡妇大乔,再后头是周瑜家的娇妻乔。
刘备这些年逃窜的,像条丧家之犬,最后来到荆州捡便宜!江陵新野樊城南阳,不是赵云就是张飞,还有关羽,再不然也是诸葛亮,他们就驻扎起来了。
乖乖回家。
还要再去打刘备。
因为!
要是这曹操不是那么倒霉,要是那一日不是碰巧起了东南风。
孩子们之前托付给了孙权的后院里,本来是让袁夫人照管。
当时交代得好好的。
等乔菁菁一出门不久,孙权带兵一走。
袁夫人竟身子不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