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24江东必然成了众矢之的(2/2)
我在三国的种田日常第124章 124江东必然成了众矢之的: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这个刘阿娇,人长得不算太美,也不受宠,但她是刘勋的亲女儿,袁术的前儿媳,不至于踩她到太低处,当然也不会让她多风光。
反正就是养着。
当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猫一样养着,不过多费了一日三餐。
≈lss=≈adv≈≈g孙翊带着家眷去了乌程县。
当时,孙策手握的江东六郡中,吴郡太守朱治,会稽太守他自己,丹阳太守是孙策的舅父吴景,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庐江太守李术,都各自带各自的兵,管自己的地盘。
因为阿绍落水,闹出了孙匡的事,许昭许贡等被顺藤摸瓜地牵出来,杀的杀死的死,这整个江东六郡更显的安静。
曹操倒是一封又一封的搞事信,没安着好心,十天半个月来一道。
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不是请孙权孙翊去做官,就是请孙策北上。
孙策都习惯了。
直到曹操整了大手笔,要请孙策的心尖尖上的老婆乔菁菁去汉献帝身边掌管天下的农事。
这封信可把孙策给气红了脸。
孙策一爪子就把信给揉烂了,丢火堆里烧了。
乔菁菁还不明白信里是啥?
孙权也不知道信的内容。
孙策也不说,光是自己在那儿气了一顿。
随后孙策又笑了。
“好一个曹孟德,老奸巨猾!”
然后没了。
孙策知道,他的弱点已经被曹操抓住。
不是他那老二老三两个宝贝儿似的亲弟弟,那弟弟们都是男子汉,顶天立地,自己要撑起一片天地的。
哪有他心尖尖上的那大美人大乔来的柔弱不能自理,少了他就活不下去呀。
孙策铁定不得干。
要他的两个弟弟,他不干,让他自己去,没门儿,让他心尖尖上的老婆北上,他更不干。
曹操于是想了另外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曹操和袁绍正打的激烈。
袁绍那个人呢,他不光兵力比曹操的多,曹操只有两三万,袁绍有将近十万。
关键是袁绍兵强马壮,还策动了很多人一起反抗曹操,连荆州的刘表也有份儿。
说到这个刘表,真的是脑壳长包了。
曹操和袁绍打,你就站在旁边看呗。
估计刘表判断出袁绍一定会成功,所以他早早的站了队。
曹操是多奸的人!
曹操能怎么能够允许别人对他落井下石,何况天下大势未定。
曹操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曹操给孙策回信,肯定了孙策对于江东六郡的贡献,说孙策“有勇有谋,英气纵横,使江东的百姓免于战祸,是英雄,是人杰。”
既然他们整个江东的人都不愿意到皇帝陛下身边做官,曹操也就暂时不强求了。
只要双方保持和睦友好的关系。
括号,暂时的。
也可以。
就是荆州那个刘表,他如今离孙策最近,他也跳起脚来给曹操闹。
曹操希望孙策马上动动脚趾头,给刘表一点点颜色看看,帮曹操围魏救赵。
关于刘表和荆州这一坨,孙策孙权这兄弟们跟荆州的关系,就不用说了,简单一个字,干就完了。
不可能有表面上的和好。
这有老父亲的血海深仇在里边。
就算曹操不写信撺掇,不写信逼迫。
孙策迟早要解决荆州。
只不过是在解决荆州还是北上迎汉献帝,思考先做哪个的问题。
因为有乔菁菁事先的分析在前,孙策想了更多。
把皇帝陛下接过来,容易简简单单,就他一个人带着几千人,快马轻骑,趁许都空虚,就能办到。
接过来之后呢?
江东必然成了众矢之的。
江东再往东是海,往西是荆州,是刘表,是世仇。往北方是长江天险,是曹操,是袁绍,是诸侯虎视眈眈。
最关键的一点是,江东的地势低矮。
简而言之,不太抗揍。
如果别人打着正义的旗帜的话。
如果非要让自己扛揍一点,那就必须扩大地盘,扩大实力。要扩大实力,荆州这一块不放过。
孙策把地图看了又看。
乔菁菁也认为,不如先打荆州。
吴郡在朱治的治理下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且孙匡这个反动势力已经被拔除,孙暠等阴险狡诈之徒尚且蛰伏着不敢出动。
还有就是大伯孙羌那一房,堂兄孙贲孙辅都是猛将,一个是豫章太守,一个是庐陵太守,手下大片大片的土地,有兵马强壮,就应该趁此时大家还没懒惰下来,还有上进心的时候,趁这两个堂哥还年轻,打得动。
嗨,也都是大50岁的人了。
还包括孙策的舅父吴景同志,姑表兄徐琨同志。
孙策就说,他想趁自己年轻,再干一盘。
给孙家,给阿绍,给他和乔菁菁以后的孩子,再打些基础。
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北方总会有一人胜出。
就像乔菁菁为孙策分析的那般,北方地理位置相对南方而言,没有那么富庶肥沃,但他们地势站在高处,天然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
孙策是在乱世当中博的地盘,博出来的生存之道。
火中取栗。
就趁一个乱字。
再去博一把。
而可不可以就固守江东,不参与北方,也不参与荆州呢?
不管是乔菁菁还是孙策,都觉得这不可取。
如果要保江东,必须要争取荆州之地。
这一次,孙策不带孙权一起出征了。
有多少年孙策但凡出门打仗,总是要带着孙权,这个弟弟为他出了很多出奇的谋略,绝妙的主意。
这一次,孙策说:
“我带着江东的兵马,沿着水路,再去攻打荆州。我的目的当然是拿下整个荆州,驱逐刘表,活捉黄祖,为父亲报血仇。
我不能带你!
你留守吴郡,留守会稽。”
那时候,孙权比起孙贲孙辅这些堂兄来,简直年轻的很。
“有你和子布,朱治留在吴郡,我若失利也无妨,退可攻,进可守。我若成功,皆大欢喜。
你大嫂潜心于农事,发展生产,对江东百姓有很多好处,你们都是善用计策和方法的聪明人,你们在吴郡我很放心。”
乔菁菁很放心她自己。
就是不放心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