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可利用的缺点(1/2)
大明凌云志第138章 可利用的缺点: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觉尔察安费扬古派出军中的探子后,探子们开始只在离伏击圈不太远的地方探查明军援兵的军情,但却并没有什么收获。这让觉尔察安费扬古也很不满意。
在听了探子们几次没有结果的禀报后,觉尔察安费扬古终于急得坐不坐了,于是他向那些派出的探子下了非苛刻的命令:所有派出去的军探,三日内必须要探查到与大明援兵相关的信息,否则一律将受到严惩。
那些后金的探子们,在听到觉尔察安费扬古的命令后,他们虽感万分的不满,但更怕觉尔察安费扬古的严惩。于是那些后金的探子们便逐步的开始扩大探查的范围,再后来巴拉图也派出了自己的一些手下族人兵士们来协助后金的那些探子们一道来探查大明援兵的动向。
巴拉图派出自己的人来协助后金的那些探子们后,此后的效果还是非常有效的。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巴拉图的人马曾经在大明援兵的大军中待过,熟悉大明援兵的一些行军习惯和行军路线;这样也就比较容易探查到大明援兵现在可能处在行至到了哪里。
果然在后金探子们不断加大探查范围和巴拉图所派人员的经验协助下,他们很快便探查到了童仲揆人马所在的位置。
不过巴拉图所派出来协助后金探子的那些人,有些人的智商可能还真有点问题。
比如那位被童仲揆的手下给抓住,后来被童仲揆一怒之下给杀了的蒙古鞑子。他原本协助后金的探子已探查到了童仲揆和他手下军队人马的位置,这时他完全可以先回去交差了,但这人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突然间就想劝降童仲揆投靠到觉尔察安费扬古那边去,结果摆出一副志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神态来劝童仲揆,却被童仲揆一怒之下就给杀掉了。
不过童仲揆人马现在所在的位置,离沈阳城和伏击圈还有多远,这样的基本信息还是传到了巴拉图和觉尔察安费扬古这里。于是这二人就又开始商讨起下一步的行动。
二人商讨着。
觉尔察安费扬古对巴拉图道:“巴拉图,我们现在虽然已获知了大明援兵现在的位置,可他们却离我们所准备的伏击圈较远,这样一来我们现在的这个伏击圈似乎就没什么作用了。这事你可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办法?”
说到这里,觉尔察安费扬古略微的想了一下,便又说了一句,道:“如果你能够把他们诱入到所准备伏击圈中来,那当然是更好了。”
觉尔察安费扬古说了一大段话,见对面的巴拉图此时却一声未出,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像是在想着什么事情?
其实巴拉图此时也的确在想这事情。
巴拉图现在想的就是:“童仲揆怎么这么赶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巴拉图这个人还是非常的狡猾的。他在带兵离开陈策的大军时,他带着三千兵士一边前行,一边就在思考着,如果陈策发现自己离开后会追呢?还是不追呢?
如果陈策追赶自己,那他又会采用何种方式来追赶自己呢?
巴拉图想来想去,觉得如果陈策发现自己带兵离开后,想追自己的话,能做的不是率大军一路追自己,就是兵分二路来追自己。
如果这样做的话,率大军追赶自己,一定不会这么快到达现在的位置;如果分兵来追自己,那童仲揆所率领的这支人马,现在一定是支孤军。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现在就想办法把这支孤军先给消灭掉”。巴拉图这样的想着。
“巴拉图,你看我们现在要怎么办?”觉尔察安费扬古见巴拉图想事想得入了神,便大声向巴拉图提醒道。
巴拉图被觉尔察安费扬古的一个大声说话,吓了一跳,很快他便回过了神来。
巴拉图回过神来后,觉尔察安费扬古便又把自己的担忧和想法重新说了一遍。
巴拉图听了觉尔察安费扬古的话后,便对他说道:“大将军不为此事担心!其实巴拉图刚才所考虑的也正是此事,不过巴拉图还另有发现?”
觉尔察安费扬古听到巴拉图说有新发现,便让他讲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咋样的新发现?
于是巴拉图便把大明援兵可能已兵分为路的猜测给说了出来。
觉尔察安费扬古一听顿时兴奋激动了起来,他知道这样的情况只要利用好,就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就能一下子把大明的整个增援沈阳城的援兵给消灭掉。
“真是这路不通那路通啊!”觉尔察安费扬古的心里想着。
随后他们接下来的谈话中,二人所谈的就是要如何及用何种方式,先把童仲揆的那支孤军人马给消灭掉。
二人又重新探讨一番后,最后觉尔察安费扬古和巴拉图两人都认为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来做这事的话,是最容易成功的,伤亡也将会是最少的。
定下诱敌深入的策略后,觉尔察安费扬古便和巴拉图又开始商讨起如何的来诱敌深入了。
又商讨了一番后,最后两人决定,就有巴拉图来实施这诱敌深入的策略。
巴拉图和觉尔察安费扬古商讨到最后,至所以巴拉图最后会选择由自己出马该做这件事情,完全是出于他对大明军中的童仲揆这个人的了解。
巴拉图很了解童仲揆这个人:此人虽说也算是一个将才,在打仗杀敌上也够英勇,对大明王朝也算忠心;但此人却有着二个明显的缺点,而且对巴拉图来说是二个可以运用的缺点。
童仲揆的这二个缺点:第一个就是,他是一个心性比较急躁的人,急躁起来有时还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来;第二则是,童仲揆他非常的痛恨蒙古和后金的人,只要在战场上碰上这二类敌人,他都杀而快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