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1/2)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第166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苏轼的仕途和他在文坛上的成就可以说是憋屈,但好在,苏轼就是苏轼,天生的仙人一般,。
北宋是个文人俱出的时代,可苏轼还能在这里面被称为文豪,不单单是因为他的作品质量,同样也是因为他的作品数量。
苏轼的作品并没有偏倚哪一类,政治咏怀词、乡村风貌词、诚挚友情词和婉约爱情词他是样样拿手啊。
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苏轼立马觉得可以多写几首。
写词?那不是长嘴就行嘛。
其他人:虽然你是巨匠,是文豪,但请自重。
苏轼是一个情感很宣泄的词人,不是给弟弟写信,就是给友人写信。
熙宁八年,他在写给自己朋友的信里面,就写道:“近日得词一首,虽然没有柳郎风味,却自成一家。”
嗯,他是知道自己有才华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密州寻猎》是苏轼公认的第一首豪放派词,和当时柳永的婉约派完全相反,确实有他独特的风格。
“这苏轼还真是意气风发。”李世民听了倒是很快就察觉到词的韵味,和他们大唐的诗确实不一样,“就是这等事情还得做梦,我大唐男儿可不需要。”
说着说着又开始拉踩了,李世民对大宋还真是挺有执念的,毕竟算是接替大唐的大一统王朝,中间那五代十国他已经自动忽略掉了。
像是这样一类的诗词苏轼唱作的并不少,像是被贬到黄州,看到赤壁矶时,更是作出来了宋词当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乱、穿、惊、拍、卷这几个字用得精妙,一下子把雄伟奇丽展现出来。”
其他人都在欣赏,有的人被后人写到诗词里默然不语。
只有曹操:“怎么着都是写周公瑾的?还有,赤壁这个地方我听着很不舒服。”
其他人当作没听见自家主公发牢骚。
反正苏轼的作品数量太多,给我们增添了许多负担。
咱们被贬的时候可以稍微请教请教做官的方法,或者是鞠躬尽瘁的给老百姓做事就好,抒发胸臆的诗词偶尔做做就行,别那么频繁。
叫你上司或者是皇帝看了,不得以为你被贬以后动不动就作词,动不动就作词,影响多不好啊。
苏轼笑出声,感受到后世之人的怨念了,“没办法,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啊。”
王安石和宋神宗一齐看向他,天幕说得对,他这张嘴要是没有人死保,真就祸从口出。
其他人想要学苏轼留名,第一得看自己有几两,第二得看会不会作死。
毕竟哪怕是苏轼都好几次栽在诗词、书信上,其他人更是得小心。
苏轼基本上除了丁忧的时间都没有在老家,一个人被贬也不算多伤心,只不过中秋团圆之际难免想到自家好弟弟。
喝点小酒,看着天上的圆月,想到之前两兄弟在一块的时光,那叫一个文思泉涌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水平不用多说,课本上,音乐软件上,还怪好听的。
读书几十年后,不说全文背诵,但基本上说上一句就能接下一句,顶多顺序容易混淆。
这首词的评价极高,甚至有人给出,中秋词,《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面对如此夸张的语气,许多人想要反驳,可瞧见自己做过的那些诗词,若是同在一个文会,有这么一首珠玉在前,怕是都不敢拿出手比较。
至于才华横溢的文人倒是赏析起来,听着音律和他们完全不同的音乐,慢慢赏析又是另一种滋味。
撇开宋朝一堆写词大佬,唐朝诗人更是不少,品鉴一番觉得这词也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他们更加习惯诗的韵律格调,若是有感而发,倒也不是不能写上一两首。
至于秦汉,只能感觉诗词很顺口,这和他们流行的赋、歌不相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流审美偏好。
只有苏轼突然想到自己弟弟了,不说日后,就说现在他们都有好几个月没见面了,也不知道之前写的信到没到子由的手里。
怎么还不给我回信啊?
宋词当中描写男欢女爱时很多都是激情声色,苏轼自然也有写关于爱情的词,但他和柳永、温庭筠‘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不同。
清人陈廷焯的评价再贴切不过:“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这类型词苏轼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他写给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句句真挚,字字沉厚。
柳永宿在妓院,手里还握着酒壶,朦胧醉意间听到这首词,“这首倒是有几分婉约的影子。”
既然是文豪,那自然不可能偏科啊。
唐诗宋词,唐诗上的成就是无法被超越的,但自宋朝以来,也对诗歌进行了革新,不乏优秀者。
而‘苏诗’的出现才真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来。
苏轼的诗收录同样不少,文豪就是要占据我们每本课本。
粗略的可以划分为反映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类,绘景描物、抒发个人情怀类,题咏书画作品类。
宋神宗都听得无奈了,他明白苏轼的文采,但这也有点过分了。
听得他作为一个皇帝都羡慕了,更遑论下面边都没沾上的臣子。
当官没当出个名堂,文采也不如别人,怪叫人心酸的。
尤其是看到现在官家赏识的眼神,越发心酸。
宋神宗,“苏轼啊,这天幕把你做的诗都念出来,你日后怎么办啊?”
苏轼半分不在意,笑道:“那有什么关系?天幕不是说了嘛,我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写信、被贬做出来的,大不了官家您到时候把我贬到其他地方去,多换几个地方,我总归会有灵感的。”apbiqμνne
王安石:“……”
他就说他不喜欢苏轼这花花的性子。
宋神宗没好气道:“你想的美。”
别想跑,一个个都给他干活,既然苏轼不排斥新法,只不过有些地方不赞同,那就参与进来,一个个耍嘴皮子反对干什么啊?
比如,在《吴中田妇叹》中,苏轼全篇采用一位农妇的视角和口吻,诉说了江浙一带农民百姓生活的艰辛。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天灾人祸下,农妇只能买牛来缴税,拆了屋顶来当柴烧,结尾更是发出‘不如却作河伯妇’的呐喊!
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会叫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再就是借景抒情,苏轼生活的政治政治开明程度还是不够高的,所以创作的时候难免会有所收敛。
但苏轼好几次还是栽在自己的诗词上,实在是敌人过于咬文嚼字,逻辑感人,叫人防不胜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当过官,之前说的苏堤更是名声不小,现在的苏杭那也是旅游胜地,一提到西湖,谁能不想起苏轼的这首诗呢?
苏轼的作品太多,我之后给大家出个合集吧,像是什么政论和史论、人物传记、小品文、山水游记,应有尽有。
但最值得说道的,还是他和苏辙之间的兄弟情。
“……”
无话可说,如此多的作品,许多人心里真就是一片酸溜溜,出名的这么多,怎么就不能算上他一个呢?
还专门搞个作品集出来,是要羡慕死谁啊?
哪个文人墨客能挡住这种诱惑?
前边我们说的那些帝王家,大家看到的都是那啥骨肉相残啊,残还是好的,稍不如意就得死翘翘,还得把朝廷官员和百姓牵连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