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波三折的李君羡案(1/2)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第107章 一波三折的李君羡案: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武士彟在贞观的经历可谓是平平无奇,偏偏在死的时候有了个小爆发。
李渊也是在这一年死的,武士彟正好是在哀举期去世的。
当时造成的轰动可不小,毕竟虽然忠君爱国是基本要求,可谁也没真就因为皇帝的去世就直接死翘翘啊,这在当时的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史料对于这一块的描写可能是为了突出武士彟的忠和旁人的震撼,有些夸张的地方,但起码武士彟在李渊哀举期去世铁板钉钉。
这下子,武士彟的名声在当时可就有些高,李世民不管如何起码都得做出点表率,纳武则天进宫就是释放讯号。
这个表面文章对于贞观时期不受待见的武家很重要,至于武则天的感受,没有人会去在意。
说下来一下子就通顺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因为女帝的生平值得研究,所以去推敲她入宫的动机和背后政治因素。
说不定就是二凤见色起意呢?
不过看在二凤今天被扫伤有点多的份上,林书默默把这句话咽下去。
有关武则天的事迹中,还有一个比较传得玄乎的时期,那便是所谓、‘女主昌’‘女武王者’的预言,牵扯到李君羡的死亡。
简单来说,就是武则天天命暴露,而李君羡之死是充当了武则天的替罪羔羊。
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唐朝的国史以及后代史书都有记载。
二凤啊,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李世民真的很不想要这种高强度的出镜率,可偏生历史就是如此。
讲武则天自然无法避免李世民和李治这两代帝王,只是因为都是武周时期的历史,自然得向着点武则天,李世民这位前皇帝,可不就得顺着背点大大小小的恶锅嘛。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林书只能说,皇家的瓜又多又好吃。
李君羡案件,一句话概括便是在贞观二十二年犯罪被杀。
两《唐书》和《通鉴》是历史权威性的史学著作,在记录李君羡案件的出入不大。
对李君羡案件定罪的罪名有两个,分别是与妖人交通、谋不轨。
当时唐朝的律法对妖人有严格的界定,李君羡案里的妖人指的便是员道信。
《唐律》有明文规定,“诸造妖书及妖言者,绞。”
李君羡妖言案两年前还有一桩张亮妖言案,当时的证据和妖言描述很具体,处于国家层面来说,判决的很重。
李君羡案件光是妖言这一项已经足够他判处死刑,绞死。
妖言和文字狱的性质还是不一样,毕竟律法有明文规定,并不是说咬文嚼字,抓住某个字眼定罪。
李君羡案件偏生关于妖言的内容记录不全,导致更加叫人猜测。
但这件事应当是真实存在,不然何必弄这么一出,毕竟后面还有个谋不轨的罪名,哪个都能定罪,没必要给自己弄一个似是而非的案件出来。
第二个罪名是谋不轨,不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但在古代出现的频率极高。
只不过我有个问题啊,咱们二凤会不会对这两个字有ps啊,在他面前弄这个名头,要是小心眼点可不得提一次恼怒一次啊。
不明白ps是什么,但李世民很好的理解天幕的意思。
他表示现在就很恼怒。
都是过去的事了,干什么一直提啊?
他脸皮再厚也还是有限度的。
同为谋反,主谋死罪自然毫无疑问,但根据轻重程度对家属的惩罚并不相同,唐律的缘坐处罚中,籍没其家是最严重的一档,李君羡就是这一档。
李君羡案件本身确实重大,但却没有到需要讨论的地步。
究其根源,皆是因为两《唐书》和《通鉴》这等影响巨大的史学著作,对此事描述时都是先写当时‘女主武昌’的谣言,再写唐太宗对李君羡一系列女性、武字特征的厌恶,最后再介绍李君羡被杀。
这个写法,哪怕是没有明说,但已经表露了作者自己的想法。
这些史书无不表明,李君羡的死都和武则天有关,是她称帝的一种先兆。
简单来说就是造势。
而在《唐会要》这些文字中,是不可能见到任何不利于唐太宗的语言,主要是李治这个护爹狂魔啊,他基本上都要亲自过目。
无论李君羡案件真相如何,在唐高宗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二凤滥杀的正式文献,这件事绝对不可能记入国史。
李世民这会儿真是五味杂陈,他的好大儿啊,真是叫他……
从之前天幕说李治祭天他就隐隐察觉到儿子对他的维护,而现在听见他对他正面形象的维护,忍不住轻叹一声。
他可能明白为什么会传位给治儿了。
作为父亲,儿子这种稍微有些不可理喻的维护确实很受用,以至于武则天和儿子不清不楚的关系都快翻篇过去。
李治听见天幕的调侃轻笑,没多放在心上。
他更关注的是,媚娘时期他父皇这桩暗自居然被翻出来,看了眼旁边故作镇定的媚娘,只是握住她的手没有生气。
心里却是琢磨着该如何不动声色的把这件事钉死一点。
不能太明显,不然大家又得说他故作迷障。
耶耶的名声要紧啊。
但这档旧案却是在历史上都闹得沸沸扬扬,是因为四十多年后‘昭雪平反’。
鉴于我们也不知晓内容,暂时用这么个词。
说这起旧案,是因为里面咱们女帝的造势。
李君羡家属上书平反的时间点选的十分考究,是在天授二年,也是武则天正式称帝的第二年,是不是一说就有点意思了?
李治转了转手上的扳指,明白天幕的意思,也能理解媚娘为了登基‘顺应天命’而做的时期,毕竟这个年号就足以窥见她的念头。
只不过,还是他先把事情定性,就算是日后…也不能推翻。
李君羡案件能够引起武则天朝廷的重视,肯定是因为他们在诉冤中引入了武则天的政治需求。
武则天称帝并不是一步到位,她采取的是不断接近的战略。
垂拱四年(6八八)四月,洛水出现瑞石“宝图”,有字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这件事情史书直接没有遮掩的写着是武承嗣所为。
第二月,武则天加尊号“圣母神皇”。
不难看出,武则天是借着祥瑞的名头,利用君权神授的说法不断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
当然,这么做的也不是只有她一个,基本上开国君主都会给自己的身世加上一些曲折离奇的神性,李君羡家属的诉冤,从另外的角度,正好迎合了女皇天命所在的需求。
女皇的天命早已存在于贞观年间,天机泄露幸好因为李君羡吸引了太宗的注意力,冤死保护了女皇。
这个说法迎合了武周的政权需要,李君羡家属也需要这么个名头和身世翻身。
简答来说,李君羡旧案到底如何无人知晓,不能说就这么说咱们二凤滥杀,也不能就说女帝不顾真相。
果然啊,玩政治的都心脏。
百姓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就是这么个翻案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反正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把林书说的话当作说书,一边干活一边听,怪有趣的。
至于其他人精,早就听明白,他们考虑的角度也不会是什么个人的善恶。
开玩笑,当官的还那么幼稚单一,是做不长久的。
大家以为李君羡案件在这里就成为定论了吗?
当然不是,若不是案件反转过多,我也不会专门挑出来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