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日杀三子(1/2)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第62章 一日杀三子: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大唐的鼎盛大家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话就得戳二凤的心窝子了。
丛盛到衰,肯定都有其原因,先来讲点掩藏在繁华之下的危机。
安史之乱确实是无法回避的痛,但在这之前,大唐已经埋下了诱因。
玄宗之前的皇帝基本都严阵以待,若是能通过天幕的讲解规避开来,那自然是最好。
之前讲隋朝的时候简单提过一嘴均田制和府兵制,这是隋唐两代起家和发展的制度,可偏偏在唐王朝鼎盛时期,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逐渐崩溃。
先来说说均田制吧,很简单,就是向农民授予田地,可是发展到李隆基在位时期,封建王朝都存在一个圈地的问题,好几代下来,官员世家都完成了积累。
简单来说,大多数的土地已经到了这些豪门世家手里,朝廷能够均分给百姓的土地不足,可是征收的租掉却还是按照足额田亩数征收,迫使部分百姓只能放弃均田土地,恶劣循环。
李世民听着听着倒是能明白,可那么多年过去,都到了他曾孙辈,总不能跳出棺材来制止豪门世家。
难道对这些世家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吗?
林书表示有啊,只不过是在你大唐嘎了以后,乱世真就是世家消消乐的最佳时期。
朱元璋猛的一拍桌子,“果然,贪官就该杀。”
大明的臣子:“……”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人家说豪门世家,你倒是直接代入到我们,我们在您手底下都不一定能活得下去,可别说好几代。
能正常的在您手下退休就是他们命好。
均田制崩溃,那么在均田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府兵制,自然也跟着崩盘。
授田不足,要缴足额的租调,又要服繁重的兵役,府兵自然没有办法拥有优良的武装,同时许多府兵开始逃匿。
府兵废,募兵兴,中央十六卫跟着凋零,猛将精兵皆聚在东北、西北,变成内轻外重的局面。
边防支出也由开元初年不到两百万贯,在开元末增加到一千万贯。
而且,边镇的将帅往往用官位来笼络手下,数目巨大的军费以及政府机构开支,导致对百姓的剥削是巨大的。
所以啊,哪怕是盛世,百姓的好日子也不见得有多好过。
这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
李世民眉头紧皱,他是马上皇帝,对于某些情况更加敏锐。
十六卫废?内轻外重?边镇?笼络?
这些词连在一起可是很容易叫人想到某些不太好的可能性。
他正好看向李靖,两人对视一眼,他的心越发往下沉。
而且,有一个更加叫他觉得荒谬的猜想:开元末期便埋下如此大的隐患,那么后面的天宝年间,情况又是如何呢?
更加恐怖的是,用心竭力做了三十多年的英主后,李隆基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因此开始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
通俗点来说,勤勤恳恳上了三十年班,李隆基他厌倦啦。
惊天大变!
居然真的是他?
李世民心里虽然闪过这个荒谬的猜测,可等真从天幕嘴里得到答案,却还是傻愣愣地抬头看着天。
简直是,简直是……
不单单是李世民,唐朝的臣子同样没反应过来,他们设想过的最坏场景,也不过是李隆基有个败家儿子。
万万没想到盛衰皆在一人。
太不可思议了。
始皇帝同样没料到这个转折,之前听到李隆基的政绩,心里确实是夸赞有加,可万万没料到居然会是如此大的转折。
刘彻倒是反应快,“天幕就是故意的。”
之前故意铺垫那么一大堆夸奖李隆基,是啊,她可是都没有说谥号的。
李世民消化完事实,心中充斥着浓重的荒谬感。
怎么会有人,怎么会有人前后反差如此大?
大唐要衰败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可怎么会如此急转而下没有任何的缓冲?
先说说李林甫。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宠爱武惠妃,有一子封为寿王瑁,寿王在皇子当中相当受宠。
李林甫柔佞狡狯,向武惠妃表示愿尽力表示寿王,相互配合下,得以入相。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欲废太子立寿王,宰相张九龄直言进谏,武惠妃密遣官奴想要说服张九龄,张九龄拒绝,不久被罢相。
开元最后的贤相被罢免。
李世民气得冷笑,很好,熟悉的流程,先把贤明的贬谪、杀光。
而且,这个李林甫到底凭什么坐上宰相的位置?
李隆基这蠢货的脑子被狗吃了吗?
哪怕是你要享乐,他都无话可说,你别拿朝政开玩笑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