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帝后典范:爱屋及乌到极致(1/2)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第22章 帝后典范:爱屋及乌到极致: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林书本来就关注这个答案,自然第一时间听到了这个,不由得感叹二凤可真是个机灵鬼。
很好,我们的太宗陛下给出了正确又无法反驳的答案: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没料到天幕居然会将这件事说出来,面颊微微一红,但还是稳得住,二凤陛下可就骄傲了,他说的本来就是实话。
唐太宗和文德皇后本就是帝后的典范,能够和他们比一比的,也就是到后面明朝才能有可以比一比的,尤其是两位皇后的命运和身后事还真有几分类似。
朱元璋非常自信,这说的就是他啊。
他儿子朱棣同样如此。
先说说啊,前面的都是编排的部分以及野史,到长孙皇后这边才是二凤真正的感情寄托,野史有多野了,我先和你们打个底。
为了叫众人知晓有多野,林书决定还是在二凤身上找吧。
比如说,唐太宗和萧皇后——既是他婶婶,又是他岳母,还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家,有过一段感情线。
李世民:???
众人:???
哪怕不通历史,可经过天幕简单的三个定位,他们都觉得荒谬,不会认为这是真实的。
贞观年间的百姓:他们陛下为什么要经历这种编排啊?
李世民现在很想去死一死,这都不能简单用荒谬来形容了。
还有,唐太宗雁门关救驾杨广——前朝荒淫无度的皇帝,萧皇后的丈夫,勇猛无双,于数十万突厥大军中几进几出,都是因为爱的力量。
“呕”
众人无力地边挥手边吐,不用多说,他们已经知道有多野了。
不会再傻乎乎地当真,这种话若是信了,他们才是傻子。
李世民气急反笑,长孙皇后担心地看着他,这种传言向来能言的她都无话可说,她自己都还没有缓过来。
李世民现在只想把修史的人找来,这就是你们给朕修的史?
林书还是为史官说了句话的。
史书当然不会这么夸张,主要是唐太宗的名声太大,到了明清小说发展巅峰,可不就对隋唐的故事进行了一点点加工嘛,当然,还有三国也是如此,加工的都能压正史一头。
隋唐:你确定是一点点加工吗?
冷不丁被ue的三国:有了这位唐太宗的打底,他们已经能想象到他们时是怎样的加工了。
咳咳,言归正传啊,我们说回到长孙皇后和唐太宗,这两位才是真正的青梅竹马,褒义上的。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相守三十六岁去世,一直到李世民去世,都没有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观音婢-”之前听到杜如晦去世他还能强忍,但现在眼角却是已经微微湿润。
确切知晓自己死讯的长孙皇后反而落下一颗大石,瞧着面前可怜崩溃的丈夫,心里的惦记却是如何都不能缓解。
她若是走了,他该怎么办啊?承乾他们几个又该如何?
长孙无忌同样大恸,和这个妹妹被赶出家门后就相依为命,平日里长孙皇后私下里推辞李世民加身的荣宠都照做不误,此刻乍闻她走得如此年轻,更是无法接受。
“陛下,不如广招天下名医,为皇后诊脉。”他没说出口的是,宫中那群废物御医,他妹妹那么年轻,治病都不会治。
李世民自然不会拒绝,哪怕长孙皇后有心阻止如此耗费人力物力都没人听,两个人到中年的男人压根听不进任何的劝阻。
魏征都没说话,他知晓,这件事阻拦和平常喷皇帝可不一样,尤其还混着一个长孙无忌。再说,皇后确实能很好地安抚陛下的情绪,一国之母还不至于担不起如此的特例。
长孙皇后担忧地看着显然听不进去劝阻的哥哥和丈夫,想到后宫还有承乾等儿女需要安抚,顿时头痛不已。
然后便是李世民征讨天下,她稳定后方,玄武门之变前,时常侍奉高祖和他的妃嫔,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在这种时候都把她带在身边,长孙氏更是亲自为士兵分发武器。
很显然,长孙皇后做好了共死的准备,李世民也做好哪怕败逃,舍弃其他人也要把她带上的准备。
其他人也是没想到,玄武门之变这位皇后居然也在李世民身边,确实情深意重。
贞观风风雨雨的十年,之前我们提及过的那些妃嫔,其实存在感非常非常低,长孙皇后于李世民而言就是情感的寄托,三子四女,可见一斑,但也是接连的生育拖垮了长孙皇后的身体。
医疗啊,医疗啊,生孩子还是得看看双方的身体啊,多子多福也得先保全大人啊。
尤其是初唐还有个神医孙思邈在,他徒弟那也是鼎鼎有名的,反正就是不重视医家。
李世民眼神闪过不解,生孩子居然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
按照时间算,观音婢还要为他生育三个女儿,若是代价是观音婢的性命,那他……
长孙皇后怔愣之间素手置于腹前。
其他皇帝不解天幕所说医疗之事,是说的医家吗?
医家子弟却是满含期待地看着天幕,他们医家在后世又重回百姓视野了吗?
林书其实完全无法理解,明明生病就找大夫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还是不重视,反而动不动就是把御医拉出去砍了,民间的医闹更是严重。
爱屋及乌被李世民做到了极致。
首先是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唐太宗反正是一股脑地把好东西往大舅哥身上堆,长孙皇后反对兄长担任要职,可惜劝不动,然后她私下找兄长,要长孙无忌主动辞去,唐太宗这才拗不过。
其他外戚:还有这种皇帝?
长孙皇后去世时,还道:“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也。”
当一个皇后不用担心去世后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赏赐加诸给本家的荣耀太多时,足可见唐太宗给长孙皇后的太多,对家族太好。
其他外戚:这是什么好皇帝啊?
被外戚把持朝政的小皇帝:为什么太后不能像长孙皇后一般?
卫子夫听着这番话苦笑不已,真是同人不同命。
李世民还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对于这些完全不在意,反而觉得他的观音婢实在是太好了,大舅哥也懂事,他偏心点怎么了?
等到长孙皇后去世,文德二字谥号可见一斑,毕竟那会儿谥号大多数时候还是单字。
再就是视死如生,李世民名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简单来说就是像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这也是他为长孙皇后首创。
然后便是追夫福,而且是唐太宗活了多久就追了多久的福。以前长孙皇后在世时,百姓还有一种感受:
修庙了——皇后身体不好;
有米拿——皇后生娃娃了。
长孙皇后轻轻叹出一口气,陛下所做的一切,都足够了。apbiqμνne
同时,刚刚犹豫不定的事情也下定了决心。
她若是不在了,陛下该怎么办?她那些话又去对谁说?
民间都说啊,有了有妈就有后爹,当然唐太宗自长孙皇后以后就没有再立后,但那些皇子公主和长孙皇后所出子女相比,那真就是:爸爸再爱我一次。
长子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光是这个名字就知道李世民的期望;
次子李泰,李世民诏藏秘,所赐万段;
长女长乐公主年仅八岁便册立,食邑三千户,出嫁时更是顶风作案下旨要备多一倍的嫁妆;
次女城阳公主第一段婚姻结束后,李世民为她选定驸马薛瓘前特意占卜,破例想要将婚礼改在白天进行,虽得到反对,可幸好城阳公主第二段婚姻很幸福;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更是亲自抚养了晋王李治以及晋阳公主;
最小的女儿在八岁时便被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
听听,听听,这待遇不叫各个朝代的嫡子公主羡慕吗?光是几个名字、封号和封地就知道李世民的偏爱,他偏宠皆是长孙皇后所出。
可不是羡慕嘛。
比起还要被皇帝卖的公主,比起被父亲忌惮猜测打压的皇子,看到李世民对儿女如此殊荣,可不是馋得眼泪水哗哗地流嘛。
扶苏听着后世皇帝对儿女的恩宠,也不由黯然,只不过他万万不敢怨他的父王,只会自责自己做得不够好,叫父王失望。
刘据满眼茫然,毕竟上午他才听到自己被逼自杀,不到六个时辰就听到另外一个皇帝对儿女的宠溺,他现在还没长成勇毅温和的太子。
当然也有那不要脸的在那嘀咕自己主动把皇位让给太子的,林书立马开了屏蔽。
不过吧,后世都说李世民就是六边形战士,什么都会,就是不怎么会养孩子,加上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家族怕是都有些疾病,所以几个孩子身上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