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军工引进和生产线(1/2)
弗吉利亚崛起录第六十四章:军工引进和生产线: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但只是一批工业专家还是不够,我希望能从德国引进一些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移民,这样才能满足澳大利亚工业发展的空缺。”阿瑟笑着说道:“同时,我希望澳大利亚能够每年向德意志派遣一百名留学生,进入澳大利亚的各种大学。相信德意志的教育系统能够为澳大利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彻底解决澳大利亚基础人才和中层人才空缺的漏洞。”
对于澳大利亚的工业发展来说,所缺少的远远不止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还有各种有能力的人才以及大量的移民。
想要建成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就至少得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以及人口,这样才能有充足的工人和劳工,以及知识分子。
在矿产资源方面,澳大利亚完全不缺,甚至十分富裕。
澳大利亚所拥有的矿产足够让澳大利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产资源出口国之一,并且还不用担心资源储量的问题。
但在人口方面,澳大利亚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就十分严重。
现在的欧洲列强,随便一个都是人口数千万的超级大国。也正是因为拥有数千万的人口,才能建立规模庞大的工业。
小国家之所以发展不起来的原因,除了矿产资源和土地面积之外,人口数量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澳大利亚想要崛起,想要建立强大的工业,至少得拥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才行。
当然,这是阿瑟对于澳大利亚的未来目标,现在的计划只是引进移民,让澳大利亚的人口超过500万,向着1000万进发。
“没问题,阿瑟。伟大的日耳曼民族是很好的移民来源,更多的德国移民也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好的关系。”威廉二世点点头,说到:“留学生也自然没有问题,在成绩合格的情况下,德意志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欢迎这些留学生的到来。”
阿瑟的提议完全在威廉二世的计划之中。对于威廉二世来说,想要牢牢地将一个国家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让这个国家的人口有一半是德国人是很好的选择。
等澳大利亚的一半人口都是德国人,那么哪怕阿瑟再不愿意,也得顾及国内所有德国人的感想。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澳大利亚的政策不就自然而然地偏向到德国这一边了吗?
“多谢殿下。”在提出自己的提议时,阿瑟就明白威廉二世并不会反对。
甚至自己的提议可能会受到威廉二世的欢迎,毕竟将澳大利亚更牢的绑在德国的战车上,是威廉二世想要做到的事情。
“陛下,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想引进德国的各种军工科技和工业科技。德意志作为工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诞生的各种军工和工业方面的科技,也是世界最顶级的。我们向往这些科技,并梦想将其拥有。”阿瑟笑着说道。
面前坐着的两人,威廉二世是极其自负和自卑的人。威廉二世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有着心理上的缺陷。biνne
而伯恩哈德首相,对于德意志和自己也有着相当的自负。在这两位的眼中,德意志帝国并不输于任何国家,伯恩哈德首相上任后,德国的各种外交政策也能印证这一点。
也正因为如此,在听到阿瑟如此恭维德意志帝国的工业之后,威廉二世和伯恩哈德首相都露出了相当自豪的笑容。
要说海军方面他们或许自愧不如,但在工业方面,他们也觉得英国已经不是德意志的对手。
“当然,阿瑟。除了一些比较核心的战略科技之外,其他的工业和军工科技,都可以以出售生产线的方式交给你们。”威廉二世笑着说道。
出售生产线和出售科技还是有相当的区别的。掌握了生产线虽然也能掌握产品的生产,但一旦生产线出了问题,也就只能依靠德国的帮助。
阿瑟并不反对,笑着说道:“我希望能够引进德国步枪的生产技术,以及鼎鼎大名的克虏伯公司的火炮技术。澳大利亚拥有庞大的国土,也需要强大的军队和装备来守卫。”
“步枪的生产线?你是指哪只步枪?”威廉二世皱了皱眉头,询问到。
“当然是贵国新的制式步枪,毛瑟公司生产的1八9八年式步枪。”阿瑟笑着回答道。
1八9八年式步枪的威名并不响亮,但他的改进版毛瑟9八k步枪却是世界最出名的步枪之一。
“9八?阿瑟,据我了解,你应该掌握由原来阿瑟舅舅建造的一家军工厂,其拥有的步枪生产技术并不弱于9八。在我看来,兑换9八的生产线没有必要,一个国家还是拥有一种制式步枪为好,否则,对于后勤来说也是一个大麻烦。”威廉二世一愣,随即提醒到。
威廉二世所说的步枪是阿瑟军工厂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作为英国的制式步枪,在性能和威力上并不弱于毛瑟9八k,更不要说是现在的1八9八式毛瑟步枪了。
在两把步枪的生产工艺和子弹口径都不一样的情况之下,在威廉二世看来,阿瑟这样的行为很没有必要,还会影响澳大利亚军队的后勤。
“没关系,陛下。无论是李恩菲尔德步枪还是9八步枪,我认为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步枪之一。两者也能取长补短,或许能诞生出更优秀的步枪,不是吗?”阿瑟笑着说道。
这两把步枪的寿命都很长远,他们的改进型一直沿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虽然比不上二战后期诞生的各种半自动和全自动步枪,但在这个自动武器并不广泛的年代,这两把步枪就是未来世界40年内最优秀的步枪之二。
况且阿瑟引进9八步枪的生产线也并非是为了让澳大利亚军队装备这把步枪,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大量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