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自污其身(三)(2/2)
重生于红楼末年第235章 自污其身(三):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赵姨娘嗤笑道,“她是她,我是我。她虽然是从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可平日里却把王夫人叫做母亲,把我叫做姨娘,根本没把我当作长辈看待。况且话说回来,真要有了那一天,还不是白白的便宜了你?”
“母女花?”想到这里,周进倒是有些心动起来。
但他转念一想,世界上可没有透风的墙,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了,他的名声可算是全毁了,便下意识地拒绝了此事。
纵使赵姨娘苦苦哀求,又丑态百出,纠缠着他云雨了一回,周进也没有表示同意。
好在赵姨娘并不灰心丧气,她笑嘻嘻地说着下次再来商议,便风摆荷叶、袅袅婷婷地返身回去了,那脚步动作,却是比来时轻盈了许多。
这让周进有些把握不准,究竟是他占了赵姨娘的便宜,还是赵姨娘占了他的便宜?
赵姨娘回到荣府后,都还没有来得及喝一杯茶水解渴,便被贾政和王夫人叫了过去,询问此行情况如何,那个松江伯究竟答应了兼祧并娶没有?
赵姨娘肯定不能打自己嘴巴,她昨日还说周进给了两个金元宝作为诚意金,今日又说周进无意于此事,那不是把荣府诸多上位者当成猴耍了吗?
“松江伯说他那里都好说,就怕咱们贾府舍不得。”赵姨娘撒起谎来面不改色,张口就来。
看着赵姨娘皮肤娇嫩,脸色白里透红,贾政不免又有些心猿意马起来,他还不知道自己被周进这厮戴了绿帽子,还以为是赵姨娘来往奔波所致,便温言软语,让赵姨娘坐在板凳上说话。
要是在往常,贾政这样做,王夫人怕是会有些不高兴。但她现在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探春的婚事上了,对于贾政和赵姨娘之间这种暧昧的动作,便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了。
“松江伯提出索要大笔陪嫁?”王夫人有些紧张地问道。现如今贾府寅吃卯粮,到处都是亏空,本来就手头紧张。周进这厮若是胃口不大,仅需要三五千两银子的陪嫁还好说,若是他张口就是三五万两,贾府可凑不出这笔钱财。
又不是她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哪里值得贾府下这种血本?
赵姨娘回答道,“陪嫁倒是好说,松江伯也没怎么提。他的意思是……”
说到这里时,赵姨娘故意吞吞吐吐,卖起了一个关子。
“他的意思是什么,你倒是快说呀。”贾政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他说自己今非昔比,作为一品伯爷,仅一个庶女探春可不行,还得搭上一个庶女惜春。”赵姨娘咬牙说道。
她也是没有办法,不说出一个令人为难的要求,怎么可能让贾政和王夫人死心?
而且,贾氏三春都是庶女出身,府中下人们也喜欢拿她们三人做比较。
迎春没有落到好,给了傅检这号人物做嫡妻,已经不值一提。
至于探春和惜春这里,自从探春被周进这厮纠缠过后,名声上便有些不中听,不如也把惜春拉进这滩浑水,左右都是被周进这厮看中的女人,大哥不说二哥,谁也不好说谁。
“惜春?”贾政眉头紧锁,对于赵姨娘的说法倒是相信了七八分。北平城中,谁不知道周进就是一个色胚,他想把探春、惜春这一对姐妹花收入房中,这不是没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贾政对于这件事,本身是不太在意的,姐妹俩一同出嫁,探春是姐姐,惜春是妹妹,嫡妻的位子注定是属于探春的,惜春无论是作为平妻也好,还是作为滕妾也好,都不会有损探春的分毫利益。
但问题是,惜春是属于宁府那边的人,她吃了大亏,她兄长贾珍会愿意吗?
贾珍一开始当然不愿意。大家都是贾府庶女,凭什么你们荣府的贾探春可以做嫡妻,他们宁府的贾惜春便只能做平妻或者滕妾?这要是传出去,他们宁府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但贾政既然有胆量把贾珍叫过来说事,自然不怕说服不了贾珍这厮。
“我倒是无所谓,反正探春嫁过去后,环哥儿曾经调戏周进房中妇人这一档子糟心事,便可以揭过去了。但是你们家蓉哥儿,本来就和松江伯关系不大好,上次紫檀堡大爆炸时,诸多纨绔子弟在周进房中妇人面前不三不四,说了许多下流话,北平城中可谓人人皆知,偏偏这件事,又是你们家蓉哥儿挑头,以至于受到了顺天府尹王允大人的斥责。这次松江伯前来,不过是为了表达善意,你们宁府要是不听从,得罪了松江伯,以后出了什么事故,也别找到我们荣府头上。”
贾政还有一句话没说,当时薛蟠娶夏金桂时,你贾珍还做过对不起松江伯的事情,人家一直没报复,不能说人家心软,只能说时机未到罢了。时间一到,你贾珍怕是连跪地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贾珍也想到了这一节。虽说封爵之后,松江伯迄今为止仍旧是个闲散伯爷,但人家吸金能力超强,在朝堂之上的呼声很高,这不,新任内阁首辅毕景曾和忠顺王陈西宁联名上奏,想让他到户部任职,可见是前景大好。
松江伯既然点名要同时迎娶探春、惜春姐妹俩,自然是来者不善。若是荣府同意把探春嫁过去,宁府却舍不得惜春这个庶女,以后松江伯追着宁府喊打喊杀,他们荣府怕是铁定要袖手旁观了。
没奈何,贾珍也只能捏着鼻子,应承了这门婚事。但贾珍也表示,惜春在这件事情上吃了亏,她的陪嫁便需要由荣府来筹备。
“要不然,让惜春做嫡妻,探春做平妻,探春的嫁妆由宁府操办也行。”贾珍还反过来,对叔叔贾政将了一军。
贾政心想,松江伯只是点名要收探春、惜春姐妹俩,对嫁妆多少并不在意,惜春那点儿嫁妆,不拘千儿八百两银子,倒也不是很要紧,便勉强同意了。